統大選之後的抗爭在北市可是還沒結束呢。但沒時間去凱達格蘭夜市!
是將國家劇院的舞台,作最大的發揮,如同它的舞台設計藝術總監孟超
先生所說:「地下鐵是屬於很視覺的音樂劇。」不要看國家劇院這樣看
起來小小的舞台,其實它已經很大的了,目前中國大陸和香港那邊都還
沒有我們這樣的舞台呢。
每個舞台劇都會有它所側重的東西,最負盛名的「雲門」以強勁有力的
舞蹈最著名,近年在舞台空間設計也越來越注重;好些年前我在高中時
看的「吻我吧娜娜」,劇情是以「馴駻記」為主改編而成,除了是很搖
滾的音樂劇、永遠可以懷念的張與生之外,在對白上面也放進很多俏皮
的元素進去。至於舞台空間效果倒是沒留下印象。而「地下鐵」在營造
劇情情境上面,很是成功,對白和音樂也算非常精采。
原本舞台劇給我的感覺,就是簡單的佈景、用演員的走位,舞蹈,對話
,並且用空氣擬物、讓演員徒作動作、告示觀眾那是「有所擺設」的。
然而「地下鐵」讓人耳目一新,因為它的道具佈景都太過「可愛」(幾
米風的椅子和小道具)、太過「藝術」(抽象、點睛般的樓梯、空間層
次),加上還有直截的搭配上很多幾米的巨幅插圖,甚至,連電影投映
用的白布幕都放上了,整個舞台的視覺效果已經讓人目不暇給、錯過任
何一處奧妙,都是非常都可惜。遽說「地下鐵」舞台劇在台灣熱賣、場
場爆滿,海外廠商也都很有興趣想要洽辦,但最後終都因為舞台造價太
高、施工技術也難以配合,而必須要打退堂鼓。聽製作人說起此事,驚
訝不已。(國家劇院都要加搭舞台空間給「貓」了)
舞台中有很迷人的布幕道具「鳳紗」,將舞台切割出不同的空間和深度
,營造出夢境般的迷幻美麗,搭配燈光影射效果,讓我想起大導演「索
拉」的電影,「情慾飛舞」裡面舞者跟布幃之間的映射美感。對於「影
子」的感受,從凡人,舞者,演員,各行各業不論是不是視覺藝術工作
者,甚至到文人,一定都是有番見解,而且都會是感觸萬千。「索拉」
在「情慾飛舞」大玩舞台和電影、真實和虛假之間的錯置安插,讓人搞
不清楚演員們究竟是在「演舞台劇」還是在「演電影」……然而最後我
們都會了解到,那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電影,或是舞台劇,都是多種
藝術的結合並行、發揚光大。而「地下鐵」也是如此,在劇中,以對白
再再地提醒觀眾:「你現在是在看一場戲」;但是他們的賣力演出、煞
有其事,仍是讓我們常常忘記他們「只是在演戲」。演者和觀眾會激起
不同的氣氛,演者出包、或是演到最後玩了起來……同一齣戲,在不同
的時間和地點演出,不同的觀眾觀看,都會譜出不同的故事。
劇中不斷的提起卡夫卡,歐洲著名的表現主義作家。作品《地洞》描述
被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、絕望的個人,像是對「盲女」的影射;長篇
小說《城堡》寫土地丈量員 K,在象徵神秘權力或無形枷鎖統治的城堡
面前,欲進不能,欲退不得,坐以待斃,在「地下鐵」劇中也有特別安
插一個「土地丈量員」的角色;長篇小說《審判》寫銀行職員約瑟夫被
"捕"、被殺害的荒誕事件,和「地下鐵」劇情裡面「詩人受審判」也是
互相呼應。卡夫卡,愛麗絲,變成劇中重要的、代表「焦慮」的人物。
看完「地下鐵」劇之後,巧遇學校的學妹燦宇,她告訴我她大部分的劇
情都看不懂,只知道音樂很好聽、舞台很炫麗,然而整個劇情意境實在
太難以體會。導演一定不知道他特地請了名詩人夏宇,來幫他暢暢快快
地寫成一部這麼詩意的劇本,會造成閱讀(觀看)困難,這就是白居易為
什麼寫完詩都要請路人讀一讀看到底容不容易懂的原因。但既然當場消
化不完,那麼把舞台劇周邊書買回去重新細細品味,應該是一個很好的
選擇。(地下鐵:一個重新想像的旅程)
我們中場休息的時候,還去買了原聲CD和劇本書。
一個成功的劇,不論是舞台劇還是電影,它的周邊產品是能帶來很多加
值作用的。
看完「地下鐵」之後還有一幕後花絮,演員吳恩琪談起她所嘗試過的電
影表演和舞台劇表演,她說,好的舞台劇之所以一直保持賣座,是因為
電影可以下載,而舞台劇還不能下載。(真人不吸引人嗎?藝人不能忽
視這個啊!人家現場演唱會也是很有吸引力的!)
走進國家劇院,像是走進一個另度空間,一切都變得可能,就連自己的
人生,也更讓自己期待了起來。
只是,關於自己,總是明天再說嗎?
---
散戲之後,我們只剩下物質的一本書,和舞台劇原聲CD相伴。音樂,
是喚起回憶的介質。那些影像,動作,場景,對談,呼吸聲音……
幸好有CD打包。
而事後的今天,與現在研究所的同學聊起那天的事情,很有趣的是,
那一年,那一天,他也曾經坐在那裡,我們曾經共享過同一齣戲呢。
但是,我們擁抱了不同的回憶,各自回去了。
這就是不同人的不同的人生,
我們當初對彼此的認識那麼陌生,卻坐的那麼近,
我們現在每天坐在附近,卻很難為了同一件事情,不約而同的去共赴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